●四歲的勛弟患頑固性癲癇,病發時會不自主向上甩手,一天「抽筋」30次,每次僅短短三秒,卻常打翻桌上菜湯。去年6月,台北榮民總醫院醫療團隊在他的腦中放置微小電極,找出病灶,再用熱凝細針燒毀放電點,新式微創手術讓勛弟隔天就可回家,術後至今未再發作。
頑固性癲癇 恐影響智能
癲癇是因腦神經細胞不正常放電所造成,台北榮總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李政家指出,癲癇分一般性癲癇及頑固性癲癇,前者吃藥就可控制不發作,不一定需要手術,後者則是吃二種以上藥物仍無法控制,可能影響學習、工作,還可能影響幼兒智能發展。
過去透過傳統開顱手術切除癲癇病灶,傷口再小還是有逾10公分的傷口,出血感染風險高,而且「開腦袋」,對醫病都是壓力,有病人寧可吃藥也不願手術。此外,若病灶位於頭顱深處,傳統手術也無法切除。
李政家說,高頻熱凝毀損手術過去用來治療巴金森氏症,因病灶定位技術不成熟,過去治療頑固性癲癇的失敗率高。但自立體定向腦電波(SEEG)發展後,狀況已經改變。
置入熱凝針 精準毀目標
2013年立體定向腦電波(SEEG)興起,配合神經影像,醫師可先將「迷你電極」置入癲癇患者腦部,進行腦電波錄影,可在兩周內找到深處病灶位置;找到病灶之後,在醫師評估下,病患可接受高頻熱凝毀損手術。
高頻熱凝毀損手術治療癲癇,醫師會在患者頭部開0.3公分小孔,伸入0.08公分熱凝針,精準地以熱能灼毀腦神經不正常放電的目標點。治療過程約有10%的機率造成慣性癲癇發作,但病患在麻醉狀態下較少發生。
腦部放電極 病人免臥床
李政家說,病人腦部放電極後,不需臥床、可走動,微創高頻熱凝毀損手術的傷口小,不易出血,術後隔天可出院。新式微創手術治癒率約六成,雖低於傳統手術的八成,但風險少,即使沒有完全治癒,也能降低發病次數並減少用藥。
台北榮總自2013年執行立體定向腦電波搭配高頻熱凝毀損手術,以微創方式治療頑固型癲癇,2013年至今已有80人順利手術,約一半未滿18歲,勛弟就是其中一人。
術後未發作 不必再吃藥
勛弟出生一個月後,父母就發現他的異狀,從新生兒起就得吃上五、六種藥物,但控制效果不好。當新式微創手術發展後,父母從彰化帶勛弟北上手術,術後至今未發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