●一名罹患骨盆器官脫垂的70多歲婦女,以為器官會自行恢復原位,在忍了三年,日前住家大掃除,過於勞累,膀胱、子宮等器官竟然跑至陰道外面,胯下一大團肉球讓她坐立難安,就醫接受手術才解決問題。
台灣台大醫院婦科主任鄭文芳教授表示,婦女骨盆器官脫垂為常見的婦科疾病,子宮、膀胱、直腸等骨盆腔的內臟器官,由陰道的孔洞位移脫落,除了外觀怪異之外,患者還會出現頻尿、漏尿、排尿及排便困難等症狀。
台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張廷禎表示,懷孕和生產是女性骨盆器官脫垂的最常見原因,自然生產兩胎以上的婦女,終其一生脫垂風險為一至兩成,生產次數越高,風險越高。
張廷禎說,與從未懷孕生子的女性相較,生產一次的女性骨盆腔器官脫垂比率高出四倍,如果生過兩次寶寶,則風險增加八倍,要是生過三次,則風險增為九倍。
從婦科疾病發生率來看,生得越多,女性骨盆器官脫垂風險就越大,就有年長女性嚴重子宮脫垂,一截子宮外露到陰道之外,外表看起來,竟像是陰莖。
至於該名70多歲個案病情更為嚴重,膀胱子宮全部脫垂至體外,張廷禎以「雨傘開花」來形容,因為陰道口太小,器官跑出來之後,用力推也無法讓器官回到體內,只好就醫。
在骨盆器官脫垂治療方面,包括行為療法、骨盆底肌肉訓練治療、局部藥物治療、使用子宮托,或是手術治療,輕微者可以採取行為療法、藥物治療等保守療法,中重度者則建議手術療法。
據統計,台灣每年約1萬多名女性接受尿失禁與骨盆器官脫垂等矯正手術。台大醫院副院長鄭安理說,「這是上帝造人的小疏忽」,讓女性懷孕生產,卻又讓女性年長之後,承受這般痛苦。
為此,台大婦科研究團隊研發高性能的骨盆底人工網膜支持性系統,鄭安理指出,目前這是全世界唯一,可以一次同時矯正婦女尿失禁以及骨盆器官脫垂的手術,針對不同病灶,剪裁出不同的支撐網膜。臨床顯示,成功率可達到100%,具有手術時間短、併發症發生率極低等優點。
台大婦產科教授林鶴雄建議,女性過了更年期,千萬不要久蹲,更不要練習深蹲,以免增加骨盆器官脫垂風險。此外,經常便秘及咳嗽的女性因為腹壓較大,也可能引發骨盆器官脫垂,不可不慎。